中国足球顶薪350万,一线球员月薪万计,是否需再降薪?

来源:24直播网

在一年前的某次,前国脚徐亮发表的一段关于“国足挣的500万并不算多”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上意外走红,然而,随之而来的是铺天盖地的批评和谩骂。对此,徐亮在几天后做出了进一步的解释,但舆论的风向似乎并未因此而改变。这背后的原因,不得不说是整个社会对于中国足球的偏见与误解。

众所周知,中国足球队在很多人心目中仿佛成为了社会的一个痰盂,轻易就能被公众肆意攻击,却不需要承担任何的后果和代价。关于“中国球员收入过高”的问题,已经成为大众印象中根深蒂固的观念。然而,事实真的如此吗?

我们不得不承认,确实有部分球员在金元足球的鼎盛时期赚取了远超市场行情的薪水。但当金元足球的泡沫破灭后,许多中国球员都遭遇了欠薪的困境。那些没有遭遇欠薪的球员,他们的收入也并不像外界所想象的那么高。

以中超联赛为例,顶薪税前500万,但按照国家税收政策扣除45%的税后,实际到手只有275万。尽管不同地方的减免税政策有所差异,但就上海两家注册在崇明的俱乐部而言,他们的顶薪球员实际到手能达到350万,这几乎是目前中国足球界的最高薪水。

然而,在中国足坛,能够拿到这一级别薪水的球员只是极少数。像蒋圣龙这样的国足主力球员,其合同薪资也并未达到税前500万或税后350万的水平。整个中超联赛中,能够拿到顶薪的球员屈指可数,可能只有二三十人而已。

在“5外时代”,能够在中超打上主力的球员都是行业中的精英。而在当前的中超联赛中,能打上主力的球员中,有一些人的年薪还远未达到百万级别。而对于那些在中超担任替补或在中甲担任绝对主力的球员,他们在行业中的实力也是名列前茅的,但他们的月薪大多只有一两万。

对于任何一个行业而言,当其顶尖球员的收入可以达到三百五十万,而精英球员的收入却不过百万,一流球员的月薪仅有一两万时,如果外界依然觉得中国足球应该降薪,那么这个行业便看不到任何希望。

中国青训在05后球员中的强势反弹,得益于金元足球的推动。这使得许多家长意识到,只要孩子有足够的天赋,踢到职业队就能获得高薪。若非金元足球的刺激,恐怕不会有那么多家长愿意让孩子走这条职业路线。毕竟,在我国的校园足球体系尚不成熟的情况下,走职业路线往往意味着会耽误学业。

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思考,能踢上职业的球员如果选择校园足球路线,他们有很大机会被著名院校特招,虽然不可能拿到像顶尖球员那样的大合同,但有了这些名校的文凭作为敲门砖,他们找到一份体面且待遇尚可的工作并不难。

所以,当我们再谈论中国球员工资高不高的问题时,不妨问一下自己:在你所在的行业中,你是否能排进前400名?如果你能排进前400名,你的工资是否会只有每月一两万?若回答是否定的,那么或许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对中国足球的偏见与误解了。

热门标签

热门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