评论:足协自荐系统需明确目标

来源:24直播网

在闪电体育的最新报道中,中国足协最近公布了关于球员自荐系统截至6月30日的详尽数据。这一系统在短短时间内吸引了超过2.5万人的注册,启动流程的人数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055人,最终有303人成功进入备选库。这一数字的背后,看似是中国足球人才储备的喜人景象,但当我们深入分析时,却需以更加理性的眼光来审视。

从系统设立的初衷来看,其目的在于拓宽足球人才的选拔渠道,这一点无疑是值得肯定的。然而,在实际操作中,这一系统的效果却并未达到预期。从扩大足球人口的角度来看,虽然注册人数众多,但其中许多人可能只是出于一时的好奇或跟风心态进行注册,并未真正投入到足球的训练与比赛中。真正能够持续踢球、技术水平能够得到提升的球员数量并不明确。如果不能将这种注册的热情转化为实际的参与度,那么足球人口的增长便只能是一种空谈。

在选拔人才方面,该系统所采用的“大海捞针”式的方法效率十分低下。年龄跨度从5岁到47岁,这样的年龄区间过于宽泛,使得选拔工作缺乏针对性。对于年幼的孩童,他们还处于足球的启蒙阶段;而对于年长的球员,他们的身体机能已经开始逐渐衰退。此外,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3年年龄段的球员占比超过69%,这样的年龄分布集中度过高,很容易忽视其他年龄段的人才。尽管有专家团队进行初筛评估,但面对如此复杂且无重点的人员构成,精准地发现和选拔有潜力的球员仍是一项挑战。

对此,中国足协不应盲目采用这种广泛的“撒网”式做法。相反,足协应明确选拔的目标和方向。针对特定的年龄段和特定的技术特点进行选拔,例如针对青少年球员可以制定分年龄段的详细选拔标准;对于那些具有突出技术特长的球员,可以设立专门的选拔通道。这样,才能让更多有潜力的球员在实战中被发现和培养。只有目标明确、措施精准,才能真正实现足球人才选拔机制的革新,推动中国足球事业向前发展。

热门标签

热门标签